家门口的养老,奉贤区柘林镇“椿萱庭”探索创新模式
9月21日,上海市奉贤区全面启动“长三角百家融媒体看奉贤”城市全纪录活动。此次活动由新华社长三角中心、新华网长三角中心联合中共奉贤区委宣传部策划发起,邀请长三角城市百家主流融媒体记者,深入奉贤城区、乡村、企业进行实地采访,展现奉贤区在“新片区西部门户、南上海城市中心、长三角活力新城”的城市定位下,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,打造南上海的战略锚点,承担上海大都市圈全球性功能节点的新貌。
22日,百家融媒体走进奉贤西南部的柘林镇,柘林镇常住人口 8.7 万人,老年人口比例达到 36%。为进一步扩大和优化农村养老服务供给,柘林镇利用农村特有资源,因地制宜探索宅基嵌入式养老新路径--“椿萱庭”宅基养老。
古人以“椿萱”代指父母,“椿”指父,“萱”指母,取椿树长寿、萱草忘忧之意。这是“椿萱庭”宅基养老点命名的由来。
据了解,奉贤区柘林镇老龄化及空巢化现象较为严重,子女家住城区,老人在农村宅基老屋中独居、平时无人照应是常态。奉贤区柘林镇结合农村老人养老的实际需求,利用已有资源因地制宜,探索创新嵌入式轻量级宅基养老点“椿萱庭”,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,让老人“住得起”“住得近”“住得惯”,实现“离地不失地、离房不失房”。同时,以“椿萱庭”为平台推动宅基地流转,盘活农民宅基房,使“椿萱庭”成为促进当地经济、社会“双发展”的新亮点。另一方面,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,实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振兴,盘活沉睡的农村宅基地资源、激活农村宝贵的生产要素、从而增强农村产业吸引力。
“椿萱庭”定位为嵌入式抱团养老点,主要由村集体出资、入住服务费以及社会资源组成,总建筑面积约300-500 平方米,配制 5-15个房间,容纳10-30位老人居住。每个房间建筑面积约为20平方米,整体打造“六个一”功能配置和提供多元化志愿服务及文娱活动。医疗保障方面由乡村医生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定期上门巡诊、宣教。实行家庭医生“服务双签约”制, 即由“椿萱庭”同时与家庭医生及市、区级医疗专家签约,架设老人看病就医的绿色通道。
2023年5月,全镇首家“椿萱庭”——新寺村“椿萱庭”宅基养老点正式投入运营。
目前,除了已经投入运营的新寺村“椿萱庭”宅基养老点外,迎龙村、金海村、临海村等第二批“椿萱庭”宅基养老点也已投入建设。后续,柘林镇将在全镇各村进行点位布设,让全镇农村老人都能享受到最暖心的养老服务,实现老年人“住得近、住得起、住得惯”的家门口健康养老、快乐养老的梦想,已不再遥远。
江苏之窗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***(非江苏之窗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